苏东坡的一生,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其《饮酒说》中说:“予虽饮酒不多,然而日欲把盏为乐,殆不可一日无此君。”东坡虽不胜酒,每饮辄醉,但酒却成了他寻觅乐趣、待客宴游、思亲怀友、消愁解闷的伴侣;成为促使他产生创作灵感、发挥艺术才能的催化剂。如他在《和子由寒食》中说:“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在《跋草书后》中说:“仆醉后辄作草书十数行,便觉酒气拂拂,从十指间出也。”酒的神奇功能,看来正是东坡“日日饮”的重要原因吧?
苏东坡于北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知密州(今山东诸城),至十年(1077)离任,共寓居密州三年。我作为苏密州当年管辖下的今安丘市金沙镇人,十分喜爱苏公知密州时所写的著名豪放词《江城子·密州出猎》及《水调歌头·中秋词》。前者是东坡在“酒酣胸胆尚开张”的情势下写成的,后者则是“欢饮达旦,大醉”下写成的。每当我开口吟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时,常常敏感地联想到:东坡当年“把酒”之酒,是否即是我故乡久负盛名的“金沙高烧”呢?因为金沙烧酒历史悠久、工艺独特,乃声冠齐鲁的佳酿。它酒味香醇、回味绵长,素享“隔壁三分醉,开瓶十里香”之美誉。我想,如此好酒,东坡知密州时不会不饮它。
从现有资料看,元末时金沙镇的酿酒业已具有相当可观的规模,而有“十里杏花雨,一路酒旗风”的记载。元末时即有如此盛景,则它的起源当然要追溯到元以前乃至推到宋之前了。东坡在其《与王庆源》信中说:“高密(属密州)风土食物稍佳,……近稍能饮酒,终日可饮十五银盏。”可见苏轼任密州太守时,对密州之酒已十分感兴趣,如不是当地酒美,本不胜酒力的东坡,缘何要一日饮十五银盏之多呢?
据我目前所掌握的史料和调研资料来看,可有以下几个方面证实东坡所饮之酒即是金沙酒:
历史上密州城并无名酒,只有距密州七十多里的金沙自古以来盛产美酒。此其证一。
东坡在密州任上所饮之酒是白酒(即烧酒),金沙烧酒即为白酒。山东酒大致分为黄酒、白酒两种,而据《山东通志》记载:“各县皆有黄酒,黍米所酿,蓬莱、即墨为盛;烧酒以安丘金沙为最盛。”东坡在其密州诗中屡屡记述他饮之酒是“白酒”、“白醅”,如《谢郡人田贺二生献花》云:“玉腕揎红袖,金樽泻白醅。”《玉盘盂》其二云:“但持白酒劝嘉客,直待琼舟覆玉彝。”此其证二。
金沙烧酒是用高粱制作,东坡在其《超然台记》中说“酿秫酒”。秫,即黏高粱也。此其证三。
从地理上说,宋时密州为山东第二大州,东坡诗《答陈述古二首》其一云:“漫说山东第二州。”据史料载,北宋时密州的辖区很大,它包括了今山东的沂山、莒南以东,胶州、安丘以南的广大地域。东坡在其《超然台记》中曾记述他建筑超然台时,是“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可见密州当时不仅包括高密,更囊括了安丘,自然,金沙镇也就直接隶属于密州的管辖之下了。再进一步看,原金沙镇是处在诸城、高密、安丘三县交界的地方,而其地的四分之三却是属诸城和高密管辖。因此,金沙虽今属安丘,但它实际更靠近诸城(密州城)。直到现在,在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金沙镇处在三县交界处,是一个“无粮店”,即三县对金沙皆不过问,金沙也不向三县纳粮。有一天,镇上出了一桩人命案,有人把尸首一脚踢到诸城辖界,诸城人则一脚把它踢到安丘辖界,又有人一脚把它踢到高密辖界,谁也不愿管这件事。后来,还是昌邑县太爷爱管闲事,便把人命案处理了,从此,金沙又成为四县共管的镇市了。金沙镇之所以开发早、商业发达,是与这种三县均不管的地理环境有关。所谓“山高皇帝远”,各地民众都聚积物资,来这里赶大集,因为不纳税,所以物价便宜,于是镇市便日趋繁荣起来,酒食业也因之特别发达繁盛起来了。此其证四。
有一个特异现象值得我们注意:即东坡在杭州通判任上时,其作品中言酒者虽有,但较之密州任上却少得多。在东坡密州诗词中言酒者达到其作品的百分之七十左右。从东坡个人说,他在杭州通判任时尚是个“不解饮”者,而在密州却越饮越多,且花样翻新:他不仅诗饮、书画饮、宴饮,还野饮、刀剑饮、抚琴饮、流杯饮、打猎饮,甚至还强饮、痛饮、狂饮,他逐渐向“瘾者”过度了:“径饮不觉醉,欲和先昏疲”、“但恐酒钱尽,烦公挥橐金”。可见,这些嗜酒的描写,都是由于密州地区的酒美所造成。此其证五。
金沙古来就有酒厂,而诸城本身则少有,一直到全国解放后,诸城的酒厂还是由金沙派技术人员去修建的。此外,胶南、高密、日照诸县原本也没有酒厂,过去这些地方要喝酒,大多是从金沙挑运去的。所以说,密州酒当即指金沙酒,这是理所当然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说:“金沙镇在山东安丘县东南五十里,接诸城、高密二县界,为往来通路。明万历年间尝移莱州通判驻此,清移县丞驻之,今废。商业繁盛,产白酒颇著。”这一条文字已明显地说清:在诸城、安丘、高密三县,自明代以来,只有金沙镇产白酒最盛。再看现代史料《胶济铁路沿线经济调查报告汇编》(上)中记载“酒类”时说:“高粱酒、黄酒,嗜者甚多,营业甚盛,商家之数,以安丘、掖县为最多,交易总值,在五十万元以上者,为青岛、安丘、泰安、济南四处。”在这条史料里,就密州地区诸县来说,只突出了安丘,而安丘酒,实际是指金沙酒。同书在记载安丘酿酒业时说:“全县酿酒家数约三百左右,而以金沙镇为最多,……酒味香醇,名驰远近。”可见在密州饮好酒,便只能是饮金沙酒了。此其证六。
从语系文化说,金沙镇虽受安丘管辖,但它的语言体系却更接近于诸城和高密、胶州(宋时的密州也称胶西)。在金沙本地生长的土著,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咬舌嘴”,他们一生下来学说话,即呈“尖音”。譬如金沙一带地方戏称“周姑”,其实,“周”是“九”的咬舌音,应作“九姑”。再如这部分人读“鸡”为“只”、读“鞋”为“塞”、读“贫”为“盆”等,均是咬舌尖音所致。而安丘、老潍县一带语言,则无此咬舌尖音现象。“周姑”戏现称“茂腔”,茂腔接近鲁南的柳琴戏,戏尾多带“哼”之上升音作结束,这可能与掩饰其咬舌尖音有关。所以,金沙与诸城,无论在地理环境和语言文化上都更接近,所以说密州酒就是金沙酒,应是顺理成章的。此其证七。
金沙酒之所以酒味特佳,与它独具的天然条件有关,其首要因素是水质所致。在金沙境内,有潍河、渠河、浯河三条河水相汇合,形成了特殊的甘甜水质,它极有利于造酒使用,这在诸城和高密等地,是都不具备的。另外,金沙还由于其造酒业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形成它制酒工艺的精益求精,这更是金沙酒胜于其周围地区的重要原因。据山东金沙酒厂的总结,其原料和工艺讲究“七必”:“粮必精、水必甘、曲必陈、器必洁、工必细、贮必久、管必严”。此其证八。
最令人惊奇者,是金沙烧酒(即过去的“二锅头”现今的“金沙白乾”)竟与四川泸州老窖和泸州大曲的香味相近似,这决不是偶然的巧合。众所周知,山东金沙与四川泸州相距万里,关山迢递,交通阻塞,古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天险,处在封建社会中是难以直接沟通的。两者的顺利沟通,必须有一个桥梁,这个桥梁我认为就是苏东坡。苏东坡作为四川人,他熟悉四川的各种酿酒方法,他本人又多次自己酿酒——如其著作中的《东坡酒经》《酒子赋》《饮酒说》等众多酿酒文字。而且东坡在密州时又曾亲自酿酒(见《超然台记》),因而他将四川泸州民间的酿酒工艺引进了金沙,使之升华为“饮时不知醉,出门迎风倒”的金沙白乾酒,便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了。此其证九。
根据以上论证,我认为苏东坡在密州任上所饮之美酒,当是金沙烧酒。如果这个结论能够成立,那么,金沙酒文化历史,即可上溯到北宋苏东坡的时代,即在公元十一世纪中期(1074—1077)之时,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了。
金沙酒文化的悠久和兴盛,正反映出宋时密州地区的商业发达和人民文化素质的较高水平。而金沙美酒能与旷世无双的东坡盛名联系起来,则是锦上添花,展现出它欣欣向荣的诱人前景。
(朱靖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常务理事)
在金沙酒业文化园内,矗立着一尊李清照铜像,铜像底座上镌铸着这样的文字:李清照(1084-约1151),济南章丘人,嫁于诸城金石学家赵明诚,安家于青州,夫妻常常往来于青州与诸城之间,将金沙作休憩驿站,每次经行,必“把酒黄昏后”、“沉醉不知归路”。
其实,李清照与酒的缠绵故事,都隐在了这一段文字的背后。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又署易安室,宋代著名女词人。遗世的五十多首诗词中,提到酒和喝酒的就有二十六首,爱酒之深可与李白、苏轼等同列。在李清照笔下,酒与她的诗词一样,随着她人生经历的跌宕起伏而变化。或借“酒”排解少女的思春情怀;或借“酒”书写自然风光的美丽;或借“酒”抒发与爱人离别后的思念之情;或借“酒”倾诉亡国、思乡之苦;或借“酒”慨叹人生的境遇。酒是她词的血液与精魂。
李清照词中,最早提到酒是十六七岁时写下的两首《如梦令》。那时候李清照跟父母定居汴京,喝的当然还不是金沙酒,但是对酒的认识已经建立起来,并且已经会饮酒。宋朝政府自始至终实行专利榷酒政策,鼓励多酿多销,“惟恐人不饮酒”,民间只要向官府买曲,就可以自行酿酒,以至茶坊酒肆开遍大街小巷。皇帝以饮宴笼络大臣,文人以酒助兴作诗,士庶百姓婚嫁寿庆,都离不开酒。由于饮酒饮茶习惯成风,婚丧待客都出现了专门的茶酒厨子及器物供人们雇佣和租用。据史料记载:宋真宗景德年间,商酒茶盐四项税收的总额为1233万贯,其中酒税428万贯,到宋仁宗庆历年间,仅酒一项税收全年就可得1710万贯,四十年间酒税增长了四倍。由此可见酒业在两宋时期的兴盛,酿酒业的兴旺加速了宋词的发展,李清照就是在这种宽松的社会大环境中学会了饮酒。
李清照好酒,还有以下两个重要原因:首先是家庭的熏染。李清照出生在宋神宗元丰七年一个有名的学者仕宦家庭。父亲李格非是北宋文学家,哥哥李奕柯也是当时的礼部员外郎,她的父祖皆出于“蚤有盛名,识量英伟”的韩琦门下。特别是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精谙经史,擅长诗文,和同时代的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文潜、陈师道、晁补之有密切来往,经常在一起雅歌投壶,诗酒唱和,在北宋文坛上颇有名声,与廖正一等并称为“后四学士”。李清照的母亲王氏,为仁宗朝重臣、状元王拱辰的孙女,也是一个通文墨、懂诗书的大家闺秀。家里苏轼、秦观等大家经常出入。在中国古代,大家小姐的地位比较高,可以读书作画、饮酒作诗。其次,这与她所处时代的社会现状有关。李清照所处的朝代,正处于向衰败转型时期,“靖康之难”那年,李清照开始南下逃难,辗转奔波大半生,对国家爱恨交织,再加上后来父亲被诬、丈夫遇难,更使她在精神上倍受打击,经常借酒浇愁。
真正了解酒的甘醇,喜欢酒中隐含的真谛,应该是李清照婚后。公元1101年,年满十八岁的李清照和金石学家赵明诚结婚。赵明诚乃当朝宰相(尚书右仆射)赵挺之之子,山东诸城人。明诚一生忙碌于金石,沉浮于宦海,少有机会回老家,但每年无论如何也要带着夫人回老家祭祖上坟,还要乘机拜亲访友,以自己或者在外做官的父辈的名义,宴请当地的三老四少,这就免不了觥筹交错。这样的时刻,金沙酒自然就是酒桌上的不二之选,因为当时周边只有金沙才能出上好的烧酒。
宋代,金沙由密州的安丘、高密、诸城三县分治,而诸城那时并无烧酒,所以安丘、高密、诸城等一带乡民,从古时大都沽饮金沙高烧。金沙酒因为当地地理物侯条件优越,又加上出了个酿酒高手王炳彦,所以声名四布。间或在婆家小住的日子,清照以酒会友时,所饮之酒自然是其辖下地域内最负盛名的金沙酒了。那时金沙不仅有官道,还有休憩驿站,清照往来诸城、济南间,金沙为必经之地,每次经行,好酒的她对近前的酒香格外有兴趣。《金石录》中记载:清照由诸城的婆家到青州闲居时,路经金沙镇,曾在此小住,不仅痛饮了金沙酒,而且临走还带走了金沙镇的酒具。《潍坊日报》曾刊登文章,对当时的情景作了详细描述:
傍晚,青石铺就的街道被雨水冲洗得泛着青光,叫卖叫买声充斥了这古老的空间,让人觉得有些窒息。店家门前挂的酒幌子屈服在雨中,摇头摆尾。倒是那金沙烧酒,糅合着秋风秋雨,醇香还是那么撩人。
浯河酒家门前,马车停了下来。车夫阿福随即挑开罗帘,对里面小声道:“夫人,到金沙了。”只听里面轻咳一声,清照探出头来,掩饰不住兴奋:“怎么!这就到金沙了!”
酒家小二见来了客人,麻利地把马牵到后院,回来说:“客人,天色已晚,就住本店吧,这是金沙最好的客栈了。”……
此时已是掌灯时分,金沙这座有名的酒镇内,店家的每盏灯在雨中似一只只萤火虫,时隐时现。此地距婆家诸城不足百里,金沙烧酒的浓烈甘醇,清照早就领略。而她置身酒镇金沙还是头一次。但此时的清照已无心顾及这些。手持酒杯,推窗而望丈夫所在方向,许久之后,把酒一饮而尽,不想被呛得眼泪直流。和丈夫最后一次离别时,一口酒呛得她扑在明诚怀里的情景涌上心头,今日却是自己对酒独饮。她无奈地转过身,重新在桌前坐定,把盏细品金沙高烧,饮至微醉,梦幻丛生,黑褐色的高柄酒杯中,被烛光一映,似一轮明月,又像是丈夫的笑脸。她一激动,杯一颤,丈夫便晃晃悠悠不见了……。
次日清晨,清照醒来,还犹觉金沙酒香在唇边流连。看到昨夜残局,欲语还羞,直到阿福来叫,这才匆忙洗漱下楼。
阿福驱马刚要启程,忽见酒家小二朝车急奔而来。清照一惊:莫不是阿福未付酒家酒钱?正想问,小二把一黄绫布包递与她:“赵夫人,这是送给您的。”清照一愣,打开一看,是一壶金沙高烧和一件与昨夜一模一样的酒具……
李清照二十四岁时,与赵明诚回青州屏居。金沙这个地方和青州相距二百里,历史上关系十分密切。早在唐尧禹舜时代,金沙属青州管辖,春秋时期,金沙由青、幽二州分辖,明朝金沙又由青州的安丘和莱州的高密分管,由此想见,两地之间几千年前就有了经济往来。至宋代,金沙烧酒被酒贩们大批量贩运过去,卖得又好,在青州当地有很高的知名度。清照与赵明诚都是官宦世家,会客访友均离不开酒,金沙烧酒经常使清照“饮至微醉,梦幻丛生”。在饮酒方面,赵明诚非但不阻止,还常与其共饮,酒酣而赋,“金兽倒,拼了尽烛,不管黄昏”(《庆清朝慢·紧帷低张》),即对他们夫妻当时饮酒的生动写照。
宋代是官监酒务,官府在州、府一级设置酿卖酒曲、征收酒课的机关称作都酒务,县一级称为酒务。北宋中后期全国有酒务1861个,所谓“城内皆置务酿之”。酒务的分布不仅限于大中城市,甚至在很偏远的乡村也设有酒务。酒务设有两种性质的监官,一种是专掌酒榷的行政管理人员,监管酿酒生产过程;另一种是专督酒课的官吏,由他们负责征收酒税。宋代官府卖酒的主要形式与汉唐相同,由地方官府设立酒楼、酒店(肆)出售。这时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因而以官府酒店为轴心,在各地形成了批发零售的商业网点,即允许私商小贩或特许的酒户在官府设立的酒库、酒楼取酒分销,借以扩大销售,这些私商小贩或特许的酒户,当时称为“脚店”、“拍户”或者“泊口”。青州和金沙,作为最早掌握酿酒的地区之一,其时两地白酒随处可以买到。这样,被重新起用的赵明诚出任莱州太守后,酒就成为独居青州的清照与夫君沟通感情的最佳物质。
李清照一生在青州逗留时间最长,积累了大量关于酒的感官享受,和十分丰富的关于酒的精神文化。除了大量诗词外,她的著作《词论》,也是氤氲着青州、金沙酒的浓香创作完成的。宋朝时候,青州、金沙的酒文化和全国一样,极为盛行,而且酒的种类很多,烈性酒的酿造工艺在民间都可以自己完成。这些都说明了当时的青州、金沙酿酒业已在质量、种类上达到一定规模和档次。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八月上旬,清照自青州赴莱州赵明诚任所,途经距金沙不足百里的昌乐县时遇雨,于馆驿内离愁悠悠,别情绵绵,痛饮不辍,朦胧间作《蝶恋花·晚上昌乐馆寄姊妹》词一首,词中写道:“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李清照作这首诗时喝的是何处之酒史无记载,但可以这样认为:作为无酒不词的李清照,其时所饮之酒恐怕非金沙莫属。因为,昌乐和安丘是邻县,而酒镇金沙又是安丘的属地, 这几个地方,民俗、酒俗等各种文化很多年前就融为一体。现代史料《胶济铁路沿线经济调查报告汇编》记载:“交易总值在五十万元以上者,为青岛、安丘、泰安、济南四处。”在这条史料里提到的安丘酒,实际是指金沙酒。那时交通工具落后,不像现在这样发达,所饮之酒只能是“家乡酒”了。
南渡之后是李清照诗词创作的高峰时期。这个时期,国破家亡之痛,思乡怀旧之情,身世命途之悲,零落辗转之苦,以及对亡夫的深切怀念,使李清照的生活更依赖于酒。“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也许,这也是李清照酒后所为。柔中带刚的她一点不逊须眉,经历过多磨难之后,仍保持意志不倒,依然具有如此强烈的爱国情怀。应该说,这和青州特别是金沙的美酒曾经给予的精神支撑是分不开的。
品金沙酒,吟易安词,梦回大宋,与清照醉!
明清两代,金沙酿酒业发展迅速,除社会环境和业内人士努力传承创业外,还得益于李裀、刘翼明、顾炎武、郑燮、刘墉、王筠、冯尔昌和赵录绩等文化名人。
李裀(1597—1656),字龙衮,清代名臣,金沙镇人。官至兵科右给事中,负监察进谏之责。因条奏《谏逃东疏》触怒朝廷,被革职流徙。居官期间,常携家乡烧酒与同僚共饮。
刘翼明(1607—1688),字子羽,系诸城刘家,由岁贡授职利津县训导。子羽学识渊博,为人耿直义气,才华横溢。康熙初年,青州兵备道固亮两次写信请他前去会面,刘子羽均谢绝前往。后辞官回家乡隐居,与当地文人名士李澄中、丁耀亢、王锏等结为挚友,在祖居刘家村前建“诗亭”联社作诗、绘画。子羽尤精于近体诗,一生诗文颇多,存世的有《镜庵集》等。所作《自渠丘同马三如宿王申甫峒峪别业》云:“南山深处问南村,饥渴残阳地主尊。衣有神珠仍乞子,路迷芳草见王孙。桃花柳絮春开瓮,细雨斜风客到门。偏具隐心无隐迹,只将种果种仙根。”
顾炎武(1613—1682),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和语言学家。顺治十四年,他北上山东,自莱州出即墨、潍县、金沙、青州,西至济南府及下辖的章丘、长山、邹平、济阳、长清以及德州、泰安、曲阜、兖州等地,居留山东长达21年,几乎遍察山东各地。他在其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把金沙与颜神、安平(又名张秋)并称为山东“三镇”。接着对金沙进行了详细的记述:金沙“在青、莱二府所属安丘、高密、诸城三县地界,各离县治五七十里。中间流寓杂处,盗贼生发。万历七年,青州兵备副使周转呈都察院题准,专设莱州府通判一员驻扎该镇。无论三县土著、流寓咸听钤制。仍照颜神镇事例,凡本镇大小词讼亦从本官受理。高密、安丘各佥快手二名,民壮十名,听候差拨巡逻。”这是迄今所见古代介绍金沙情况最详细的一段文字。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性嗜酒,任潍县令期间,常有求画者携狗肉与金沙酒前去求画。曾写诗自嘲:“看月不妨人去尽,对月只恨酒来迟。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诸城人,清代书法家、政治家,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其家逄戈庄与金沙一河之隔。刘墉特别喜饮家乡酒,常将金沙烧酒贡奉朝廷。相传乾隆帝下江南时路过金沙,多得刘墉引导,地方官遂对金沙“酒禁”网开一面。
王筠(1784—1854),字贯山,号箓友,今金沙镇宋官疃村人,文字学家兼教育家。道光元年中举人,二十四年以国史馆誊录议叙选山西乡宁知县,后又任徐沟、曲沃等知县,国子监学正。他自著书50多种,勘订他人书60余部,计数百卷,世称中国“说文四大家”。 王筠一生好饮,把金沙酒作为著书立说的伴侣,“一壶金沙酒、半部说文书”。王筠所写歌行体诗《潠酒歌》:“……渊明李白称豪侠,未见酒池此濛澒,但当吸呷如长鲸,直令沧海浅且清。”
冯尔昌(1830—1898),字友文,金沙镇人,清朝名臣。同治年间中两榜进士。官历福建道、四川道监察御史,以及工科给事中,鸿胪寺、光禄寺、大理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诰授从一品荣禄大夫。光绪年间典试江南。慈禧赞誉他“治国者,人才也;为官者,清廉也”。冯尔昌作为金沙街土生土长的人,数度携金沙烧酒入京,遍送同僚,金沙酒因之而名噪京城。一生著述多已散失,但仅有一份乡试卷《得“归”字》(五言八韵)传世:记得青山路,秋光绕回围。暮蝉声不断,古驿客初归。玉磬迷寒寺,金鞍逐落晖。层岚恨欲合,木叶影全非。露咽千珠冷,尘开一骑飞。商音听约略,前渡向依稀。马背惊黄落,螺鬟认翠微。皇华承帝诏,风雨满征衣。
赵录绩(1875—1939),字孝陆,金沙镇人。系金沙赵氏酿酒世家嫡系后裔,对酿酒用石磨粉碎、人工踏曲、地锅蒸煮、天锅冷凝,陶瓮发酵等古法工艺,能娓娓道来,对美酒颇有品鉴。赵录绩是封建科举史上最后一榜进士,官授民政部主事。他精于诗词,擅长书画,词和字深得康有为先生称赞。赵录绩任山东省首届省会议员时,设宴招待国内外人士均用金沙酒,并经常做金沙酒的义务宣传员,金沙酒当年名扬泉城,赵录绩功不可没。
乾隆皇帝知道金沙出酒。本文并不是在说皇帝与某地的酒有什么亲近关系,而是从皇帝的禁酒令中发掘金沙酒的历史和声望。
传说距今四千年以前的大禹时期,当政者就怕后人因酗酒失国而有意识的提出禁酒。其后历代酒政禁酒的原因就复杂了,但归结起来都离不开维护封建统治者的利益。清朝初年,因恐浪费谷粒而严禁酿酒,康熙年间曾两下禁令,乾隆时则更加严厉。王宏麟的《中国酒政考》称:“乾隆二年(1737)禁直隶、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北方五省烧酒,违者杖一百……。七年(1742)通州酒铺征税……其他地方烧锅须经官府登记,缴纳‘票钱’,发给官贴,方可开酿,否则即属违法,所酿之酒则为私酒。”
乾隆六年(1741),山东巡抚朱定元曾上疏汇报查禁私酒情况。乾隆八年(1743)农历十一月六日,新上任的山东巡抚喀尔吉善又陈报此事,涉及金沙:“察知私踩私烧聚集之所,如阿城、张秋、鲁桥、南阳、马头镇、金沙镇、周村、金岭镇、姚沟并界联江省之夏镇,向多商贾在于高房邃室踩曲烧锅,贩运渔利。”在查禁过程中,为了不滋扰民间,责令下属单骑亲往,暗中查明,立即审究,致使省内“闻风知儆,商贩亦颇敛迹”。乾隆帝在该奏折后面的朱批是:“好。应如是留心者也。钦此。”
从喀氏奏折的语意里,也透露出以下两个问题:
一、酒禁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为当时的生产力毕竟还是有限的。在著名的“康乾盛世”尚且留意“从来耗费米麦,莫如踩曲一事”(见乾隆九年五月二十四日诏),而爱惜粮食,说明清廷深知“养民之政莫先储备”(朱定元奏疏语)。百姓安居乐业,自然不会轻易揭竿而起,铤而走险,社会因之长治久安,从而巩固了封建王朝的统治,这说明封建统治者有远虑;从“迨今夏秋以来雨泽愆期,尤宜留心民食”(朱定元奏疏语)的话,又表明他们也知近忧,因为忧国和忧民是难以绝然分开的。
二、金沙酒名气大,且禁而不止,尽管查查禁禁,但“高房邃室”内仍酿造不辍。喀氏也说:“近年查禁颇严,虽不敢肆行无忌,但潜藏影射未能尽无,”而金沙酒尤其难以禁绝。因为金沙地处诸(城)、安(丘)、高(密)三县界首,时常是几县都管或都不管。古代的皇权本来对县以下的地方控制比较松疏,对金沙这个小镇则更显得无能为力。那里的烧酒锅众多,而且转移灵活,时聚时散,进而扩展到了四乡。再者,该地有数千年的黄酒酿造史,又有几百年的烧酒历史,自有它顽强的生命力和存在的合理性。
喀氏的奏章是一份很难得的有关金沙酒的珍贵文献,它说明二百五十年前的乾隆之初,“金沙高烧”就已令世人瞩目了。
单传增,1930年5月出生于山东新泰谷里镇东蒲家庄村。1938年仅8岁就跟着父亲单昭训和叔叔单洪四处为八路军传递情报,破坏日军运输线。电影《鸡毛信》中儿童团团长小海娃送鸡毛信的故事,就是根据单传增年幼时真实故事原型创作的。1944年单传增参加八路军,历任山东军区二分区卫生所护士,山东军区华野15医院护士长、助理军医,徐州解放军16医院军医,徐州解放军88医院内科主治医生、团工委书记,新疆军区5师野战医院内科主任、院党委委员,新疆马兰核试验基地生化试验组负责人,新疆军区13医院医务处主任等职。
1979年转业至青岛港务局港口医院(现青岛阜外医院)任院长兼党委书记,1990年离休。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石桥伏击战、鲁南战役、沮徕山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等重大战役的亲历者,同时也是金沙烧酒(今金沙白干)为解放战争做出伟大贡献的见证人。
故事一:许世友指令一吨高烧 冯少三加倍支援前线
1948年8月,我所在的华东野战军15医院接到命令,从山东黄河以北的惠民县,紧急南下到连云港新沂地区孔家围子集结。在两万多名民工和担架队帮助下,8月中旬就在此建起医院。司令部指示我们医院必须做好接收1万名伤员救治的战前准备。经过几天几夜紧急筹措,医药物资基本就绪,唯有消毒用的医疗酒精不足,连云港地区无法解决。
我将情况向刘子珍院长作了汇报。刘院长立即打电话给山东兵团许世友司令员求援。早在孟良崮战役时,刘子珍在抢救九纵司令许世友的一员战将时,许世友曾经许诺过:刘子珍你要把我的兵救治好,我奖励你一大坛金沙烧酒。有了这个前因,刘子珍电话中就很直接:许司令,你那位干将身体恢复怎么样了?要打大仗了,你在孟良崮还欠我的酒呢!许世友说话干事很干脆:你要多少?刘子珍说:急需1吨白酒做消毒酒精用,我们曾经用金沙烧酒为伤员消过毒,很管用啊。许世友哈哈大笑:刘子珍,你什么时候变成像我一样的酒鬼了。当刘子珍说明情况后,许世友指令昌潍解放区金沙酒厂提供金沙烧酒1吨。
记得金沙酒厂当时是由几十家烧酒作坊组建而成的,得知解放军打淮海战役急用白酒作医疗酒精,当时的冯少三厂长二话没说,索性给批了2吨,并用大坛子装好,派了一个小分队驾驶手推车送到五莲县,再由当地支前民工大队运送到了我们华野15医院。
淮海战役胜利后,我做过一个统计,本次大战伤员救治死亡率从孟良崮、临朐战役伤员救治死亡率的26%降低到7%。死亡率高的主要因素是药品不足,再就是消毒用品严重不足。在孟良崮、临朐战役时,没有充足的医疗物资战前准备,就是消毒用的酒精和盐水都不够。战场上做手术不消毒,导致感染造成的死亡率就达到7%,也就是说5000名伤员中,因伤口感染而死亡者就达400人。金沙酒厂送来的60度以上的高度烧酒,配置消毒用碘酒效果非常好。在淮海战役中,光医疗救治就用了近1吨金沙烧酒,伤亡率能不降低吗?
故事二:祭奠英烈和庆功仰仗金沙高烧酒
淮海战役中,兵团司令员王建安指挥五个纵队消灭了黄百韬兵团,又与谭震林率领的八个纵队联手在青龙集、陈官庄歼灭杜聿明兵团。
战役结束后,各部队都在休整和搞庆功活动,而华野15医院收治了5000多名伤员,整天忙得团团转,没有时间庆功。王建安因战备原因最后一个到医院慰问伤员,并参加医院庆功会。临来前,他给刘子珍电话:刘院长,听说许司令员给你送了2吨金沙高烧,现在没用完吧?等我去了开庆功会,与你们这些有功之臣一起庆功。刘子珍回答:剩下的酒全部送给临近的野战部队当庆功酒用了,只剩下几坛子,就是这些酒还要被救护队“鸣枪洒酒班”所用。
王建安吃惊地问:我野战军医院战斗序列中,啥时候出现了个鸣枪洒酒班?刘子珍又答:淮海战役下来的伤员医治无效死亡400多人,得就近掩埋,并鸣枪为烈士送行,且掩埋后在坟前洒酒祭奠,所以救护队里就成立了鸣枪洒酒班。王建安很是赞赏:你们做得好,兵团所有参战部队感谢你们医院,今天不要急着掩埋这些牺牲的烈士,我要当一回鸣枪洒酒班班长,亲自为这些英雄祭酒鸣枪送行。
王建安随车又携带200斤双沟大曲来到医院参加英烈掩埋仪式。只见鸣枪洒酒班全体战士,在支前民工的帮助下,抬着将掩埋的烈士。烈士身上都裹着白布,其中有个战士身上还覆盖着一面中国共产党党旗。王建安问:这是为什么?鸣枪洒酒班班长张天亮说:“这位战士叫郭大旺,身上有3处枪伤,来院抢救10多天,没救过来就牺牲了。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在战场上写的入党申请书,最后是这样写的:如果我在这次战斗中倒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请党组织在我入土前,吸收我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因时间仓促,无法和他的部队取得联系,考虑到他是我院伤员,就是我院的人,医院党委决定追认郭大旺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因他生前未向党旗宣过誓,医院党委决定在掩埋前,为他盖上了党旗。”
王建安一脸的沉重,郑重地向这位战士敬了军礼。
故事三: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
1973年秋,我因参加新疆马兰基地核试验受伤,到南京军区总医院治疗。手术前,我带上新疆产的两瓶伊力老窖和5个哈密瓜,在南京军区卫生部部长耿希晨陪同下,看望了南京军区司令员、老首长许世友。
两人说着说着,又扯起淮海战役前华东野战军15医院刘子珍奉命到金沙酒厂调酒的事。我说:当时到金沙酒厂调酒,是我陪同刘子珍去的。调的酒我们没有浪费,剩下的除谭震林来医院慰问伤员时带走100多斤,和给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的陈毅、刘伯承、邓小平、粟裕等首长外,其它全部送给各纵队当庆功酒了。
许世友听后笑着说,我没有埋怨你们的意思。随后向我说起金沙烧酒为济南战役胜利做出贡献的事。许世友说:“1948年5月昌潍战役结束后,是兖州战役,再不久就是济南战役,攻城的部队干部战士都剃了光头,饮着金沙烧酒发誓‘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攻城前的誓师大会上,为让干部战士们都能喝上口金沙烧酒,鼓舞士气,振作精神,但因酒少就在酒里掺了水。济南城是打下来了,成千上万的战士却牺牲在那片土地上。济南战役结束时,我还特意让当时的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向金沙酒厂表示感谢。金沙烧酒年产量不多我是知道的,你们去拉1吨,结果给了2吨,山东人民风格高啊。”
许世友一阵感慨后,让警卫员取出山东军区杨得志司令员刚给他送来的山东新特产金沙特酿(景阳春酒),送给我和耿希晨部长每人两瓶。我一直认为,如果没有金沙酒厂支援高度酒作消毒品救治伤员,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会延迟一些时间,因为伤员得不到快速的消毒救治,将会大大削弱兵员和战斗力。因此说,金沙烧酒在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中功不可没,应该彪炳军史。
故事四:金沙烧酒与粟裕、刘伯承等战将的联系
淮海战役中黄维兵团被消灭后,华东野战军总指挥粟裕冒着大雪,亲自驾驶缴获来的黄百韬专用美国吉普车,到我们15医院看望伤员,还特意看望因受伤正在接受治疗的几位国民党将领,指示我们:这些人在抗日战争中是立了功的,要认真医治,感化他们,通过改造教育,他们会站到人民一边的。
临走时,粟裕问刘子珍这里有没有高度酒精?给刘伯承擦拭眼镜和望远镜用。粟裕说高度酒精冰点低,冬天擦拭镜片不起霜。经刘子珍同意后,我去给粟裕拿了两小坛金沙烧酒。发现酒贴上写有“民国21年生产”,粟裕说:这也就是说是1932年烧制的,擦拭望远镜太可惜啦。我说这是淮海战役前,许世友司令员批给医院的酒,当医疗救护酒精用。
粟裕激动地说:这两坛酒是作坊烧酒,可能是作坊的压仓酒,后方人民真是不遗余力支援解放军。我知道,金沙酒厂的酒在济南战役时就当过壮行酒,我们永远不要忘记金沙烧酒和金沙酒厂为解放战争做出的贡献。
故事五:许世友与金沙白亁难以割舍的情感
1990年10月22日,是许世友诞辰85周年祭日。我特意从青岛买上金沙白干到河南新县给老首长上坟。
当时许多人都带茅台酒,而许世友大儿子许光却带着老家产的黍子酒。有人不明白为啥不带茅台而带黍子酒祭祀将军。
许光说,人们都说父亲爱喝茅台,酒量很大,能饮三瓶,这都是传说。当然父亲肯定喜欢喝茅台,但当时条件不允许。父亲家里孩子多,还要照顾那些牺牲的战友子女,没钱喝茅台。黍子酒是我们老家用黍子造的酒,解放后我每次去看父亲都带这种酒,父亲对家乡酒特别有感情。
许光又问我,你为什么带金沙酒来祭奠父亲?我就把淮海战役前到金沙酒厂提酒作医疗酒精,以及许司令员送景阳春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许光听了这番话说,父亲在山东战斗和工作16年,对山东感情很深,不仅喜欢喝茅台,更多的是喝山东酒,像金沙酒、张裕白兰地等。这些酒里都藏有他对山东父老乡亲难以割舍的情感。1965年父亲60周岁生日时,喝得就是金沙白干,当天因为高兴多喝了一些,结果大醉一场。父亲一生好酒,自称“不喝酒宁死”,也常说“喝酒伤肝,不喝伤心。”人逢喜事才千杯不醉啊。
许光动情的对我说:你从青岛赶来,参加父亲的悼念活动,带来金沙白干祭奠父亲,是代表了山东人民对他的深情厚意,我代表父亲感谢你和山东人民。
“金沙酒业的产品开发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传统产品金沙白乾(1996年,获‘中国八大大众名白酒’称号)是第一个发展时期;浓香景阳春酒为第二个发展时期,它使金沙酒业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阶段;芝麻香一品金沙获‘中国白酒著名创新品牌’),是第三个发展时期。说到景阳春酒,我们不能忘记一位叱咤风云、战功赫赫的开国将军,他就是杨得志。”一位退休的老师傅这样告诉笔者。
上世纪70年代初期,时任山东党政军一把手的杨得志奉命进京参加会议,前来出席会议的许多省份的领导都忘不了宣传各自地方的特产,如四川方面的五粮液,贵州方面的茅台酒,从不服输的杨得志将军触景生情,陷入沉思:怏怏山东,孔孟之乡,号称文明之邦,居然没有代表山东风格的一种高档酒品。川贵是产粮大户,山东也是粮食大省,我们一定要生产出自己的“五粮液”和自己的“茅台”。
回到山东,杨将军立即召见山东省第一轻工业厅厅长王一,责成他召开专门会议,拿出方案,像打胜一个战役一样尽快搞出富有山东人文特点的高档精品,以酬山东人民。将军的嘱托如一道进军的命令,沉甸甸地落在了刚刚从厅里下放到地方的山东省第一大酿酒厂——山东金沙酒厂身上。
“开弓没有回头箭”,景酒人不负厚望,义无反顾地接受了这一重任。经科学分析,反复论证,最后确定以浓香型为科研选题,生产出一种浓香、高档、包装古色古香的精品酒。山东从未搞过浓香酒,怎么办?景酒人放下山东大厂的架子,组织人员数度入川,取经问计。不搞“拿来主义”,而是借“他山石以攻己之玉”,结合自己传统工艺,吸纳川酒精华,根据本地气候、水土条件,攻克了浓香酒的窖泥(窖泥是酿酒精魂)、发酵、蒸馏、贮存、勾兑等技术难关,同时优选高粱、小麦、玉米、大米、江米五粮精华,酿成了山东历史上第一个浓香型品牌酒。全国酿酒专家品评后在鉴定书上写下这样的文字:该酒与五粮液等多个浓香酒从感官上比,一点也不逊色。更为欣慰的是,景酒人携带着新生的“景阳春”赶赴济南向杨得志将军报喜,沉稳笃实的将军品尝之后,仰天朗朗大笑,喜形于色。将军的笑声,就是对“金沙酒”的肯定,对景酒人勤劳智慧的赞赏。从此,改写了齐鲁之邦无浓香酒的历史,并作为山东白酒的代表开始出口。
1979年春天,邓小平的巨手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帷幕。为了对全国轻工产品来一次大检阅,国家在北京举办了改革开放后的首次全国轻工产品展销会。同时,也是一个信号,向全国乃至世界打开一扇商品交流的大门。景阳春,这个齐鲁酒业的骄子作为山东白酒代表产品光荣参展。这不是一次平常的展销会,这是一次接受改革开放洗礼和国人检阅的赶考会,景阳春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彭冲及山东省委原书记谭启龙的亲切赞赏(这些领导人当时的照片至今保存在金沙酒业档案馆里)。
1993年末,笔者在山东省话剧院“景阳春之夜”文艺晚会上见到了另一位“将军”——开国大将粟裕的扮演者、著名特型演员谢伟才先生。他对笔者侃侃而谈:金沙酒是很有名气的,我经常喝“小老虎”酒(指景阳春),特别是景阳春包装借“武松打虎”故事不仅体现了山东人豪爽的个性,还赋予浓重的传奇色彩,这就叫美酒借历史人物以传扬,历史人物凭美酒而生辉。
夫国香者,国标芝麻香酒之谓也。一代香王,金沙创领,史碑新立。究其缘由,盖因天地独钟,继往启今,精研诚造所致矣。
若夫天地独钟,乃言物候佳而地望显也。其域安丘,古为方国,后为县邑。邻诸、高,接胶莱,南通北达,经联纬系。其民喜史好文,先贤尚慕郑康成;其风敦厚纯真,今人犹念《背河诗》。更有南隅金沙,意取景祐献芝为字。是地二海交润,三河并集。域中泉渠,水带三分酒;松下古井,壁生千年芝。天厚地泽,曲糵咸宜。醪醑古镇,百代名驰。
乃至景酒之史,历世久远。土出黑陶酒杯,佐证岁逾五千,远古、三代,秦、汉、隋、唐,不绝绵延。时至宋、元,蔚为大观。王炳彦技绝,高烧名彰;李正平善蒸,白酒声显。是以酒旗接望,肆列坊连。驼铃叮叮,方睎塞外商旅;车毂辚辚,又至钱塘酒贩。明代李黑龙,四方播誉。清朝刘久远,酿技称贤。上世初,烧锅最宠桃花翁。民国始,白乾尤重万博展。景酒之业,代接薪传。口碑为舟,真诚为帆。景酒之人,历尊祖训,“粮必精、水必甘、曲必陈、工必细、器必洁、贮必久、管必严。”至诚至信,创世宝典。然至七七倭患,百业惨淡。人神共愤,酒亦抗战。金沙作坊,其功莫大焉。
嗟乎,新华肇立,大业重启。扩地增员,建厂购机。上下齐举,豪逸共济。杨将军运筹研新醑,“景阳”问世;臧诗伯题咏抒旧怀,“文廊”添笔。改革卅年,楼众道齐。十里酒城,人迷瑶池。更赖“醉世神工”,埋头半世,苦钻精研,攀峰造极。搞发明,获专利。制“国标”,夺第一。周氏美曰“东道”,季公誉为“鼻祖”,内外共襄,芝型国香遂诞矣。于是,酒中“三国”,再添一雄,茅、川、汾、景同尊;味中“三圣”,又添一品,酱、浓、清、芝并立。自始,天下酒图重绘矣。
壮哉,景酒国香,四海同芳,怡神联谊,事成愿偿。浅斟小酌,无“景阳”若缺;琼筵豪聚,少“一品”无光。壶天九重,士愿长安路阔。醉里乾坤,农祈粮丰业昌。婚嫁之席,尔推我就,姻就百年之合。商约之会,此酬彼酢,款签亿万之洋。壮行酒,志薄斗牛;贺功宴,气贯穹苍。觥筹逐,侑酤忙。纵横话天地,慷慨论短长。噫嘻呼,人生当一醉,把盏共国香。
释文:
所谓“国香”,是国家标准芝麻香型白酒的简称,一代新香型之大业伟举,系由山东金沙酒业有限公司创立引领的,它标志着中国酒业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探其成因,是由于金沙所处环境天时地利钟于一身。景酒人既注重继承先人当今又勇于探索创新,并且精心研制,恪守诚信所致。
说到金沙天时地利钟于一身,是指气候环境好,地理位置优越。所在地山东省安丘市,古代曾为一方封侯国,后来成为县治。周边与诸城市和高密市相邻,与胶莱平原相接,南北东西道路互联,交通四通八达。这里的居民历来喜诗爱文,敬慕当地先贤汉朝的经学大师郑玄,民风纯朴真诚,时至今日还有人诵咏赞颂乐善好助的《背河诗》。还应特别提出的是,地处安丘市南端的金沙镇,其名为志宋代景祐年间当地向宋廷进献灵芝所取。金沙这个地方,北方有渤海,南方有黄海,二海交织吹来的季风使气候特别温润。东面的潍河、西面的浯河和南面的渠河,三河川行并流入潍河入海。这里的泉河沟渠,水带三分酒。镇里有口松下古井,井壁上生有千年的灵芝。天和地可谓都赋予金沙特别的恩惠,制曲制蘖都很适宜。遂成一方酿造美酒的古镇,世代远近闻名。
说起金沙的制酒历史,经历的年代十分久远。这里曾出土了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黑陶酒杯,证明酒的历史在五千年以上。夏、商、周三代,秦朝、汉朝、隋朝、唐朝,酒业绵延未断。到了宋朝和元朝,情况更为可观。宋时酿酒把头王炳彦,技艺超群,所酿的烧酒八方有名;元时的李正平,特别擅长蒸馏技艺,所酿的白酒,声名远扬。当时酒业兴隆,招牌望子一个接一个,酒店作坊,一处连着一处。忽听一阵叮叮当当的驼铃传来,远眺是从塞外来的购酒的商旅;又闻见车毂辚辚声响驶近,到来的是钱塘江的酒贩。明朝出了个李黑龙,四面八方的人都称赞。清代的刘久远,酿造技艺人人夸。上个世纪初期,阳春三月桃花盛开时出瓮的烧锅名叫“桃花瓮”,最受人们宠爱。民国纪年不久,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金沙白乾亦很受重视。金沙酒业的发展,是一代接一代承传下来的。它把人们的信任和称誉看作是业兴百代而不沉的舟;而把真实诚信看作是推动事业前进的船上的帆。景酒人历来严格遵循先人的教诲,用粮必须精良,发酵必须用陈年老曲,用水必须甘冽,器皿必须洁净,工艺必须精细,贮存必须足够长久,管理必须严格。至诚至信,是创世立业的至重法则。然而,时至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寇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灾难,致使各行各业遭受重创,百业危困萧条,引起人们极大的愤慨,金沙酒业的人们也利用酒的掩护,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战斗中去,立下了很大功劳。
嗟乎!新中国成立伊始,伟业重新开启。扩大地盘,增加员工,建设新的厂房,购买机械化设备。上上下下齐心协力办厂,外部的社会贤达也一起共襄景酒的发展。其中有当时的山东省党、政、军第一把手共和国上将杨得志,他亲自指示并运筹帏幄,研制新的精品酒,不久,山东历史上第一个浓香型酒“景阳春”便研制成功了;还有当代诗坛泰斗臧克家先生,亲笔提咏以抒发从儿时便怀有的对景酒的喜慕之情,他的诗作被刻录在金沙酒业历史文化长廊里,使文化长廊增添了光彩。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厂区楼房耸立成群,道路宽阔笔直,形成了一座逶迤十里的酒城,让人进入时误认为是走进了天宫瑶池。更多亏了被人们称为“醉世神工”的技术科研人员,他们心无旁骛半个世纪刻苦钻研研制,不断攀登,达到了顶峰。搞了发明,获得了专利,制定了酿酒业有关国家标准,夺取了行业的参评第一。中国白酒行业的著名专家周恒刚先生,赞美金沙为“芝麻香型的主人”;茅台集团董事长季克良先生把金沙酒业研制的“一品金沙”称誉为“芝麻香鼻祖”。就是在内外合力共襄其盛中,一代新型的国之香型酒便应运而生了。于是,人们常说的中国酒业的三强又添了一员,山东的金沙与贵州仁怀茅台镇、四川的宜宾、泸州,山西的杏花村同列尊荣地位。中国享有突出声誉的三大香型酒,又增添了一个新的香型。这样一来,以茅台酒为代表的酱香型,以四川五粮液、泸州老窖为代表的浓香型,以汾酒为代表的清香型和以一品金沙为代表的芝麻香型,并立成为四大主流香型。自此之后,天下的酒业版图重新划分了。
壮哉!金沙所酿造的新型芝麻香国酒,妙品四海共享,饮之可使人心情愉悦,友情广结,心想事成。闲暇小聚,不上“景阳春”会让人留有缺憾;场面豪华的盛大宴会,没有摆“一品金沙”,主人会感到有失脸面。壶中天地高深无垠,与饮官吏期盼仕途顺畅,步步高升。农民在饮酒时则多借酒祈祷五谷丰登,百业昌盛。谈婚论嫁的宴会,你推我让,结就百年之好。商界之席,主客双方更是你敬我劝,遂签下亿万巨款的交易。为壮行色所设饯行之酒,豪言壮语响彻云霄;凯旋贺功之席,喜庆气氛高达天穹。你方饮罢我复劝,忙得不亦乐乎。谈天说地,奔放无羁;说短论长,热烈激昂。噫嘻乎,人生当一醉,把盏共国香!
(王金铃:中国辞赋院院长,代表作有长篇历史小说《虞舜大传》,《奥运赋》、《辛亥赋》等)
Copyright © 2021-2022 金沙9001w以诚为本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省安丘市金沙镇景酒大道010号 备案号: 鲁ICP备2022009097号-1 XML